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总结)

今天给各位分享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总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今天给各位分享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总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

亚洲南部的西南季风,就是由于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的。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了顺时针洋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会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了,原因就在于可以借助风向、水流作为船行进中的动力。

如果西南季风势力强,那么就会带来大量降水;反之,则降水少,易导致旱灾。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就是西南季风惹的祸。

澳大利亚北部也有一股季风--西北季风。夏季(南半球季节)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季节性南移,超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显然,该处的西北季风与冬季时东亚的西北季风成因截然不同。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气压带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热空气北与南下的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风带是随着气压带的产生而产生的。

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知道低气压带,高气向高纬流动,随高度气温降低而变重,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除此之外还有副极地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各一半都有。

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气压区域。它可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南北平移。地球上的水平气压带有7个:两个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是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

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分布差异的情况下,由于三圈环流,在气压带之间形成的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大气水平运动地带,叫做风带。

什么是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平滑、均匀的,气压水平分布表现出纬向带状。地球上的水平气压带有7个,它们是:

(1)2个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是空气受冷收缩、积聚,而高空气流辐合,质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展;夏季势力减弱,范围收缩。

(2)2个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各约5°。由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热空气向北移动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空气南下(北半球)两者相遇热空气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压而形成的。

(3)2个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的强大高压带,是自低纬高空向极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质量辐合形成。它随季节南、北移动达几十个纬度,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1/2,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气压带。

(4)1个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由于终年高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向两侧外流,引起气柱质量减少,低空形成低压带。全球7个纬向气压带排列规则,而且高、低压带交错分布。

气压带可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南北平移。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上下移动各约5°。

虽然大气的压力随时都在变化,但是地球大气的压力分布还是有规律的。在地球赤道两侧环绕地球的一个宽带上,接近地面的气压都比较低,叫做赤道低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环绕地球的一个宽带上,气压都比较高,叫做副热带高压带。到了南、北纬60°附近环绕地球的一个宽带上,气压都比较低,叫副极地低压带。到了地球南北两极区,气压较高,叫极地高压带。

接近地面的风向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由于有地面的磨擦阻力和地球的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空气并不是由北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也就是说不是北风,而是东北风,叫做东北信风带。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是西南风,叫做西风带。北极是东北风,叫极地东风带。在南半球,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是东南信风带,接下来是西风带,是西北风,南极是东南风,也叫极地东风带。

风带共有6个,即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南)信风带,南北半球相似。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3圈环流,分别为: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在简化后(认为大气在均匀地面上运动),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产生大气的3圈环流,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处近地面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同理,产生了剩余的几个风带。同时,在海路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如西伯利亚高压一样的高(低)压中心,随季节变化,出现了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置移动也是成因之一)。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什么

1、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所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类型有一定作用。

2、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气压区域。它可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南北平移。地球上的水平气压带有7个:两个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是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展,夏季势力减弱,范围收缩;两个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热空气北与南下的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相遇而形成;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一半,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因终年高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冋两侧外流,引起气柱质量减少,低空形成低压带。

3、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分布差异的情况下,由于三圈环流,在气压带之间形成的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大气水平运动地带,叫做风带。

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的?

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见课本P.66—“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

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

③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

④事实上,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着季节而变化(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例如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年变化影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怎么做那个视频教程(视频教程)
下一篇:使命召唤黑色行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