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小浪底工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峡小浪底工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黄河下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小浪底工程 主要作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水库最高运用水位275米,设计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水库面积达 272.3 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 69.42 万平方千米;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 40 亿立方米的 供水量。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 年10月截流,2000 年1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历时11年,共完成土石方9478万立方米,混凝土348万立方米,钢结构3万吨,安置移民20万人,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2009年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重要意义如下:
大大提高了黄河的防洪标准。小浪底水利枢纽与三门峡、陆浑和故县水库联合运用,可以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目前的不足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可以不使用北金堤分洪区,从而避免了滞洪区内16.7万公顷耕地、140 多万人口和中原油田的巨大淹没损失;对其他洪水也可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大大缓解花园口以下的防洪压力。
可有效减缓下游河床淤积。小浪底水利枢纽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可滞拦上游泥沙78 亿吨,尤其是自2002年调水调沙运用以来,黄河下游主河槽已经得到全面冲刷,主槽过流能力从2002 年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至目前4000立方米每秒,有效减缓了下游河床淤积。
提高了有效的可供水量。工程投入运营以来,在流域机构的科学调度下,基本保证了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现象。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到2008年底,累计向下游供水 1873 亿立方米,并多次向青岛、天津、白洋淀供水,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
带动了新的旅游产业。大坝蓄水后,在晋豫黄河峡谷内实现了“高峡出平湖”, 并借此开发建设了大坝区、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观光风景点,从而构成了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飞流泻瀑的自然景观。目前已成为河南新兴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如何做到排沙减淤的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排沙减淤的途径是:小浪底每年会定期排沙。
黄河含沙量较大,到中游的时候淤积非常严重,放水排沙正好把淤积的泥沙冲到下游,这样才不会导致决堤,基本上是每年都排,一般是每年的4月份-10月份。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更被誉为“小千岛湖”。
扩展资料:
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和调度仍然充分汲取了三门峡工程的经验教训。三门峡工程在泥沙问题上的一贯经验教训是对上游水土保持拦沙作用估计过分乐观,预计的入库泥沙量偏低。在三门峡工程论证时,对入库泥沙量就不考虑上游水土保持和水库的作用。
三门峡工程的第二个教训是在多沙河流上的水库,不能采用高水位蓄水运行方式,而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时,建筑物要有足够的泄洪排沙能力。
三峡工程汲取了这个重要经验,汛期运行水位控制在145米,比正常蓄水位低30米,同时大坝在较低高程设置了大量永久泄水建筑物,在水位为145米时的泄流能力可达64200立方米/秒,使汛期水库基本处于畅泻状态,可大大减少泥沙在水库的淤积。
水库蓄水选择在汛后10月,个别年份还要延长到11月。三门峡工程的第三个经验教训是没有处理好水库末端渭河河谷的淤积问题。三峡水库在泥沙量大的汛期在145米运行,水库末端在涪凌的蔺县附近,水库基本保持天然河道状态,重庆港区则完全处于天然河道畅泻状态。
小浪底水库为什么每年要进行调水调沙工作小浪底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小浪底水库每年要进行调水调沙工作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
调水调沙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
小浪底工程是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处在控制黄河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也是唯一能够担负下游防洪、防凌、兼顾工农业供水、发电的综合水利枢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小浪底水库区为峡谷河段,有利于保持较大的长期有效库容,可以长期发挥调水调沙、兴利除害的效益,防洪运用比较可靠,不仅可以拦蓄特大洪水,还可以根据下游防洪需要适当控制中小型洪水。这是其它工程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小浪底水库拦调泥沙,能够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还可以通过人造洪峰、调水调沙等运用方式,长期发挥较大的减淤作用,与其它减淤措施相比,在减淤效果、减淤单位投资、影响人口等方面,小浪底工程都明显比三门峡水利工程优胜。
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下游防洪、满足下游减淤的前提下,还可以调节径流,为下游工农业用水增加可利用的水源,发电调峰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综合各方面因素,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中最佳方案。
湿地是地球的肾脏,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要素。上世纪黄河的多次断流,造成了黄河入海口湿地萎缩。通过9次调水调沙,不仅保障了黄河在新世纪不断流,并将大量的泥沙送入大海,而且,黄河入海口近几年生态系统不断改观。
2009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5.22万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4.37万亩,地下水水位抬高0.15米。同时植物繁茂,众多两栖动物和鸟类回归,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在调水调沙工作中,黄委广大干部职工面临着局部滩地被淹没导致一些人不理解等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信念,坚定治好黄河的决心。黄委在每次调水调沙中都组织上万名水文、勘测、管理等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干部职工沿途把守,团结奋斗,精心实施,探索规律。
这正是黄委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有关治黄方针,实事求是开展治黄并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生动体现。
扩展资料:
调水调沙是在前人治黄的基础上,第一次完整地利用众多水库基础设施和现代技术手段的生产运行,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不能消极无为,必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行为能力。它给我们的启示有几点:
治理黄河,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黄河的主要矛盾是洪泛,而造成洪泛的主要问题是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因而造成黄河“多来多排多淤”、“善淤善徙”。
黄委实施的调水调沙,则是抓住了治黄重在防洪的主要矛盾,更深入一层抓住了防洪在于解决泥沙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调水调沙,将库区淤沙和河床淤沙冲入下游,输送入海,既保证了堤防不决口、洪水不泛滥,又减少了主槽河床的淤积,减轻了数百年来“悬河”的逼人态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调水调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