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经典(简短佛语)

今天给各位分享佛语经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简短佛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佛语经典语录 2、...

今天给各位分享佛语经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简短佛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佛语经典语录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佛语经典语录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佛语经典语录 篇1

1、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2、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3、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4、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8、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9、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1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1、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2、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3、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4、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15、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6、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17、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18、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19、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20、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2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2、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23、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24、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5、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26、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7、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我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28、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0、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1、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

32、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3、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4、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35、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36、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7、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38、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9、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40、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4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2、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43、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44、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6、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47、忍苦扞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8、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49、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50、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51、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52、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53、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54、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5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6、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7、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58、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5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62、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63、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64、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65、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66、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67、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68、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69、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70、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1、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72、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73、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74、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5、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76、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77、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78、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79、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80、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要上当。

81、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82、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83、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此刻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84、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85、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86、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87、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88、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89、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90、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91、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9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93、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94、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95、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96、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97、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9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99、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00、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佛语经典语录 篇2

1、谁能够不懈地遵行我所说的教理,谁就能够远离痛苦的轮转,而令苦完全消失。

2、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无火如贪欲,无恶如嗔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

3、我思故我在,我观故自在。

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5、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6、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不见爱人苦,见憎人亦苦。是故莫爱着,爱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7、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8、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9、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0、我之为我完全是因为自己是什么,而不因为别人改变自己。一朵芳香的花朵不因为憎恶的人到来而改变芳香的本质而发臭。

11、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12、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

13、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14、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15、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16、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7、一个人要努力自求解脱,如来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从禅定开始着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终将解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心便得到了自由。

18、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一想。

19、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0、我们一生所需如果只是为了达到维生所需,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鸟、一条虫,天地提供的其实足以满足它们的需求。

21、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22、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23、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24、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5、心的不纯净是引发痛苦的来源。什么使得心不净呢?顽固、骄傲、自大是心理的杂质,这些杂质引出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于是痛苦产生于此。

26、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著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27、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28、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29、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30、我们惟有舍弃内心的不良杂质,如贪欲、不满、固执等,才能解开它们对我们的系缚,心才得以自由。净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内心安详的道路。

31、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32、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著急。

33、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34、鱼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见不着他的泪。

35、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6、“悟”,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37、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8、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39、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枝提。

40、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41、凡夫误用经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来说说,而无身体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没有掌握到真谛。

42、我们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时,宁可独自而行才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灵。与善友为邻可以得益,与恶友为邻受害的可是整个身心。

43、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真实。追随贤人智者的脚步,将走向善地;与愚者恶人同游,将步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真实。

45、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见四圣谛。

46、人有两个我:一个是别人心目中的我,一个是心灵中的我。在孤独的时候,那个心灵中的我最易显现出来,这也是最好的净化自己的.心的时候。

47、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48、学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49、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50、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1、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52、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53、阿多罗应知:此非今日事,古语已有之。默然为主诽,多语为人诽,寡言为人诽;不为诽谤者,斯世实无有。

54、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55、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56、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57、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58、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59、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60、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恐怖?从爱欲生忧,从爱欲生怖;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61、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永远是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6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63、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64、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65、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66、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67、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68、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乐。

69、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70、苦与苦之因,以及苦之灭,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灭。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无上,如是皈依者,解脱一切苦。

71、我等实乐生,贪欲中无欲。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祝我等实乐生,我等无物障,我等乐为食,如光音天人。

72、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73、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74、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75、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76、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77、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78、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79、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80、要搞好个人的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81、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

82、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83、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心情烦乱。因为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84、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85、我们要像一只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不已。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和敌视,而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安详寂静。

86、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87、供养供应者,脱离于虚妄,超越诸忧患,佛及佛弟子。若供养如是,寂静无畏者,其所得功德,无能测量者。

88、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89、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90、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佛语经典

佛语经典:

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佛家经典禅语语录最新

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佛语经典句子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5、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语有云:人既生亦死。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7、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8、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9、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11、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1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4、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5、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1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7、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1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9、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0、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2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2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23、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5、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26、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27、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28、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29、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0、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1、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32、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33、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4、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5、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6、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37、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38、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39、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0、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4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42、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43、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4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5、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46、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47、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49、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50、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1、学会放下,拽的越紧,越是无法自拔。学会感恩、随顺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因果原则。

52、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5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54、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6、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5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58、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59、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60、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61、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62、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63、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64、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65、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66、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6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68、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69、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70、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1、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佛语有云:不可说,不可说。

72、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3、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修行仍将受困于**,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74、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75、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76、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77、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78、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79、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80、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81、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82、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83、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84、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85、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8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87、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88、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89、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说:“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你听得懂吗?”

90、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9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2、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93、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94、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95、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96、佛曰: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97、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98、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9、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经典佛语的语录

生命可贵,能活在这世间更可贵;能听到至高的真理是可贵的,正巧又碰到与佛活在同一时代更是难啊!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佛语的语录96句,欢迎大家阅读。

1、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2、排解;抱怨的时候,换个方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

3、有的人很会骂人,骂得对方心痛得来比刀割还难受。"看我把他痛骂一顿,他已经几天吃不下饭",却得意洋洋的,很高兴。但是,你结果是受地狱报,受了之后即使到了人间,听到的声音都是违意声,都是不称心的声,都是说你不好的声音。那是果报。

4、俗话说的清楚,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人生就像一个黑色幽默,你在人前说过别人三言两语,也许你想不到,在你的身后有一群人在说你,包括那些曾经在一起说别人的人。要是真的聪明,那么就先堵住自己的嘴吧。

5、我们希望得到财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如愿。当他人财富圆满时,吝啬小气者羡慕又嫉妒,这是福报衰减相;当他人获得财富时,乐善好施者,诚心随喜又赞叹,这是财源广进相。吝啬小气的人永远跟着财富跑,乐善好施的人永远是财富跟着跑。

6、人心如水,缘来是船,若不能相随一生,何不静享岁月。人生如流云,世事同飞鸟,鸟来同欢乐,鸟尽归自然。怀随缘之心,自在安稳;守随缘之态,静谧优雅。心若无求,万物皆美,岁月沉香,只愿如水……

7、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8、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9、土耳其遭遇地震灾难,近儿年发生的地震,更让我体会了无常佛经有四句关于"无常"真理:一、比如地震时高楼大厦都倒塌了,这说明"高则必倒";二、物质钱财都损坏了,这说明"积则必尽";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了,这说明"生则必死";四。亲朋好友都离散了,这说明"聚则必敞"。真是诸法无常啊。

10、佛经上说"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静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这是禅者的安贫乐道。翻开禅史,会发现有的禅师,下一顿的饭还没有着落,却仍然悠闲地说:"没有关系,我有清风明月。有的禅师,则是皇帝请他下山却不肯,宁愿以山间的松果为食,与自然同在。正所谓:"昨日相约今日期,临行之时又思维;为僧只宜山中坐,国事宴中不相宜。"

11、平时,我们谈生论死,侃侃而谈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时,我们谈名利如浮尘,恨不得视之为粪土。但是当死亡的恐惧、浮名的诱惑摆在眼前时,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从容对待呢?

12、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事佛经》

13、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14、禅者认为待人处事,要保持不被境界所牵动的态度,要保持不被贪欲蛊惑的定心,要保持不被冒犯所激怒的平静,这就叫禅定。——郑石岩

15、[天天禅语]秋树之叶因起风而飘零,大海之鱼因巨浪而离散,生死轮回因业力而流转,芸芸众生因无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084.

16、能护众生,即护佛慧命。

17、清扬淡雅之间必沁透着一片悠然禅意,何不念一段经文,为生命注入一股灵性之活水,为自己洗涤那片自在无忧的清凉地。

18、做事如同驾车。新手上路,往往手忙脚乱,一刻也不闲着,反而东磕西撞。当然他也会怪罪人家的东西放得不是地方、路不好、路障多等等;但这些"客观"的事实,在老手那里似乎都不存在。

19、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要知道这五种情绪是大盗贼,他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

20、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

21、用善解过滤是非,让浊流化成清流。

22、说好话如口吐莲花;说坏话如口吐毒蛇。

23、小心你的思想,它们会转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它们会转为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们会转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们会转为个性;小心你的个性,它们会成为你的命运。

24、十四、布施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施、戒亦复然,菩萨众行本。

25、虽舍小杂乐,当得清净大乐;舍颠倒虚诳乐,得实乐;舍系缚乐,得解脱乐;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五

26、想用谎言欺骗人,实际是欺骗自身;说一次谎话的人,再说真话也不信。(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7、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28、相生,不一定就好。因为贪生缘于怕死,太弱才会求生,吃饱了不求食,只贪泄;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能者多劳,没有能量根本就无从折腾,对手对你的打击大小取决于你的实力!

29、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流迁变动,永无休止。生与死都不是绝对的,生不会永生,死不会永死。旧的死去,新的又生,生死相续,永无穷尽,恰似沿着圆环转动。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大。

30、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无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己,悟人般若应用现前。

31、做一个好人,当真是不容易:一个好人,在家里不仅要扮演仁孝的儿女角色,还要扮演慈祥的父母角色。

32、六字乾坤袋,大即包天包地,小则提手便行,可大可小,能放能收。还有什么装不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33、无住相布施等心行布施,奉诸得道者,亦敬诸天人,是为最吉祥。

34、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感官的刺激只能存在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一场音乐会,曲终人散,一切终有结束。

35、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和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36、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于患者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缺一不可。所以不论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从医治身心大病的角度而言,三宝是缺一不可的。

37、比如瘤子它作为一种"物态"是有形有相的,而它受制于无形无相的"场态"所操纵。那么这"场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对事物的起心动念形成的黑子场!此场不消除,割瘤无用。

38、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投入,活得出色,不把命运的安排当成沉重的包袱。

39、若一个人很小气,那他(她)一定爱精打细算,很少乱花钱,能够为家里节省开支。

40、《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1、要让学生对读书发生兴趣,教师先要热爱读书,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不是通过说教。我认为一所学校爱读书的老师越多,教育越有希望,好学生必定层出不穷。

42、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43、每个人都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快乐,不论佛学修行还是消除烦恼、找到幸福,最先做的都不应是念"阿弥陀佛"或是空想,而应是完成一个人在世上应该做好的事。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圆满了,才能体悟寻常生活的真谛,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安住于世间,寻获快乐。

44、如果能保持心念的正确导向,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得到极大的福报。

45、没有琪花瑶草的贵气,却蕴藏风雪不折的坚贞,野火不灭的根须,年年知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台阶,不入惆怅客青帘。禅坐于这川烟波的氤氲中,倾听溪涧流水潺潺,静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鹤归来。

46、或称扬彼德,开善举之门,或赞叹其名,发荐贤之路。成人之美,助发勇心,喜他之乐,同兴好事。

47、当今科学只是为人类欲望服务的,发展得越快人类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古人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有聪明才智,也只是点到为止,从来不会把它推到极致。奇技淫巧,方便出下流!

48、在无知、贪婪心的驱使下,把心思、精力与钱财浪费在表面的虚荣上,到头来自己不但没有获得多少实际的利益,反而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习惯性浪费的坏毛病,不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大量消耗社会宝贵的资源,是一种彻底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值得人们去反思。我深信:就地球现有的资源而言,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然而永远无法满足人心的贪婪、人性的虚荣与习惯性的浪费。

49、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50、法入心,才"有法度",自度再度人。

51、亲身体验,见苦才能知福。

52、佛陀曾经说:"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无法用手取掉众生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只是指明正确的真理,才能令人获得解脱。"如果我们想要清净罪业、远离痛苦、证得觉悟以及获得解脱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53、自卑是自己最大的杀手与敌人。

54、念佛参禅心最细,细中之细最难明。直至寻到无处寻,始知凡心是佛心。

55、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与周围的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磕磕碰碰,沉溺于这样的小事中不能自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还会因此少得很多快乐。我们要学会记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忘却自己的不满之心,如此便能活得自在、轻松,能够坦然地面对旅途中的风风雨雨。

56、一切福业事,比慈心解脱,于十六分中,亦不能及一。于一有情所,能修慈善心,其福尚无边,何况于一切!《本事经》卷二

57、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共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8、富有是命运的一个奖励,奖励过去的勤种善因;贫穷是命运的一个提醒,提醒得果当自今天始,努力为明天耕耘。无论贫富,都值得你对命运心存感激。

59、"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用心去敲钟,尽管都是在敲钟,但敲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既然都要做,为什么不做好呢?凡事怕用心,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那么所做的事就会烙下生命的印迹,即使是毫无生气的事 情做起来也会很精彩。

60、记住:有时得不到也是一种幸运。少了居高的自得与荣耀,亦少了暗处飞来的冷箭与不测;平缓处好行船,激流中易沉舟;欲壑太多,身心常倾斜,平淡度日,多颐养神经;狂饮攫食病变至,粗茶淡饭疾患远;深爱之人伤处深,随遇而安痛时浅。得到时,要保持平常心,失去后,要维系平常心,人生方可少些颠簸。

61、人问:"何为友?"禅师示:"友分四种:一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二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远,送翠成荫。四如地,一粒种百粒收,默默承担。"人低头见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镜。

62、人的一生,没有谁事事得意,处处风光。告诉自己,淡然一些,看开一点,生活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淡然而简单,这样你会愉快些。没有人知道,痛苦会在哪个时段出现,也没有人清楚,烦恼会在哪个地方出现。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们应做的,就是珍惜拥有。

63、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

64、优雅的人生,淡而有味,犹如一柱燃烧的檀香,香散十方,普熏一切。平淡的生命,不论快乐或痛苦,都能看破放下,如飘然落下的香灰,散落人间,化为微尘。人生何等无常!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了!放下了,成败得失也就没关系了!世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面对人生境遇,一笑而过,人生优雅!

65、人生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有些事,其实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看重了,就会被事所困,乱于心;看淡了,就会悠闲轻松,静于心;看无了,就会海阔天空,修于心;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有起点,必有终点,不在于事,在于心。

66、学会从容。兰花的清幽,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片绿叶,就一朵或几朵白色的小花。习惯了寂寞,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释放自己淡雅而悠远的芬芳。一体青凝,不染纤尘,从容地自开自放,不是甘于平庸,是细腻地去感受生活中从未缺少的快乐。远离喧嚣繁杂,空谷晨钟,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发出。人生亦是如此。生命如同四季,风露荣枯,知春、识秋,看雪、赏花,不管成败荣辱,皆应从容面对,活出淡雅而美丽的人生。

67、多看些阳光、健康、快乐、温暖,不是世界温暖了,而是自己的心温暖了。是非还在,恩怨还在,换个心态,就又是另一番风景。走在山水间,结些山水缘,让我们的心灵充满山水的清新与静幽。

68、对分内之事,亲手料理,以洁净卫生、香甜可口的饭食供养公婆、父母,供养佛法僧以及老师、朋友。

69、没有专横自主之心,经常以谦逊的标准要求自己。

70、以善道劝告上级领导。

71、人生是短暂的,时间是宝贵的,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现理想的人生。

72、送礼给大人物,指望受到赏识提携,是不净布施。

73、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于淡泊中平和自在。

74、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75、以怨报德的人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他对待人类可能比他对待自己的恩人还要恶毒,因为世人没有施恩于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配生活在世上。

76、若一个人没有德行,他们认为,那么才能再高也难以实现,任何事务都不能交给这种有才无德的家伙去办。

77、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78、通常我们说苦、乐,指的是内心对外在环境、事物产生的感受,它是一种情绪,让人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痛苦。

79、在无限的生命中,我们都互相做过父母、亲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80、无形的东西更是恐怖,这才知道,她的鱼刺,不是在牙缝的肉里,是在心里。

81、你心里要有一朵莲花,微微一怔,转而嫣然。那朵莲花,要经了风雨,要经了伤害。然后,依然带着跋扈的清凉。或者说,带着那种低温却从容的温暖,和出了淤泥却仍然不染的素贞。它必须还有,突然绽放的可能。哪怕再黑,哪怕再暗,哪怕再冷。

82、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83、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8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85、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86、培养应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理解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87、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88、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先为众生说十善法,其后渐渐有行恶者,王即随事渐渐而断,断诸恶已然后自行圣王之法。

89、如果让心随自己的欲望摆布,我们便会意志狂乱而无法自我掌握??心控制得当,能够自我主宰就能够得到安详快乐啊。

90、我们的心是很难抑制的??它无时无刻动念轻躁,难以调御??但我们得先调御这颗心,然后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安详快乐。

91、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92、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藕益大师《阅藏知津叙》。注:不调理饮食,病患必生,不阅三藏经典,智慧之眼就会蒙昧。

93、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

94、古人曰: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有的人心中只有钱财名位,自私,我执及我见。做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大格局,要能包容众多的不同及开阔的心量。

95、佛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佛还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96、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

上一篇:秉怎么读(秉怎么读拼音怎么写)
下一篇:长歌行古诗朗读(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