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法(弘一法师书法真迹图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弘一法师书法,以及弘一法师书法真迹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弘一法师书法究竟好在哪 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弘一法师书法,以及弘一法师书法真迹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弘一法师书法究竟好在哪

相当的好呀,作品是属于书法中的禅的境界。弘一法师早年写魏碑,而且学得相当好,代表临摹作品是龙门造像,晚年的作品收敛锋芒与法师的修佛心境有关。

书法“弘一体”?原来是这么形成的

弘一法师

一、“弘一体”的艺术特色

书法艺术的本体是文字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包括线条、结构、章法等),文字本身表达的内容无关紧要。观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完全可以说达到了书法与所书文字两者之精、气、神的完美统一与融合,朴质无华而感人至深。其境界可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的最后偈言或与之最契:“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马一浮认为弘一法师书法“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叶圣陶在《弘一法师的书法》中概括为“蕴藉有味”;弘一法师自谓“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歌德评价希腊艺术时所言,“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或可借用为“真诚的恬淡,静穆的伟大”,庶几可传“弘一体”之基本精神。其基本特征,概而言之,即:笔画无锋,字体修长,通篇疏朗,“全面调和”。

弘一法师书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写经、信札、结缘(包括佛语、格言、警语等)、著述以及纯粹创作。“弘一体”主要运用于写经与结缘及创作的书法作品中。

二、“弘一体”的发展阶段

首先,“弘一体”是随时间不断变化演进的,而且从探索、初具形态到成型,再至精进而臻化境,从未静止。再者,“弘一体”在同一时期面貌也不尽相同,丰瘦、润枯并存互见,多方行进未有止息。此谓“勇猛精进”也。笔者以为其基本脉络是:由扁入方而达于修长,由丰入瘦而达于韧健,由秀入静而达于无态,由放入敛而达于自由;润与枯为其两条主线,在1941-1942年间达到各自高峰并互相融合汇集。总的说来,其发展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形成期(1923-1932年)

这个阶段是弘一法师对书法艺术试验探索的阶段,所以书法面貌比较复杂。代表作是1924年的《佛说大乘戒经》。

弘一法师出家后没有停止过书法活动。1918-1923年,弘一法师是沿着原来北碑的路子求发展,但融入了佛教文化;所以,虽仍是碑体,但笔下减少了锐利、凌厉之气。1923年,弘一法师得到印光法师的劝导:“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于是,他决心根据写经的要求改弦易帜,转变书风。他找到了晋唐小楷,书风开始转变,这可以说是“弘一体”的起点。当年即有所成,在9月1日(阴历)致堵申甫的书信中,弘一法师说,“拙书尔来意在晋唐,无复六朝习气,一浮甚赞许。”主要特征为结字由扁入方,神清气和,温润如玉。至1929年,弘一法师书灵峰大师偈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结字修长,丰瘦得宜,章法疏朗,为“弘一体”基本形成之标记。但每每笔画首尾,仍有锋颖。此种风貌在本阶段并不多见,可视为探索之作。

1931年受菩萨戒前书录羯磨文,始见寒瘦。但其中,笔画欲收还放,字体或方或长,章法自然有致,几种形态并存于一纸,总体看尚不成熟。此种风貌在本阶段仅见此一件,似为试笔。

第二阶段:为确立期(1932-1939年)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1932年所书的《佛说阿弥陀经》。这是弘一法师为其亡父120周年冥诞向所书,笔画蕴藉,字体修长,16屏5尺条幅各自空疏简净,一丝不苟。刘质平评其为“先师最重要墨宝”;1936年在上海展出时,被《佛学半月刊》誉为“墨林瑰宝”。在此阶段,“弘一体”的最主要应用形式——写经迈向成熟。1936年为悼念亡友金咨甫所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谓字字精严净妙,一派天机佛心。

寒瘦书法以1939年为《护生画集》题词为代表。《护生画集》意在引导俗众,提倡人道主义,故画风简约,文辞直白,书法要求首先明晰易认,其次平和简淡,洁净温仁,使读者观图文、诵文辞时,能从中得到感染熏陶。这种寒瘦的书风借《护生画集》的流布,成为“弘一体”的主流认识。

两者兼具的代表作是1938-1939年书写的对联、中堂、横披、条幅等。例如1939年所书“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1939-1942年)

写经、信札、创作等诸体例的“弘一体”都成熟,并且逐渐融合到一起,在1942年达到了高峰。代表作是1942年元旦试笔所书益法师警句,笔画韧健,润枯合宜;结体修长,收放自如;章法平实,散淡无态。所示境界,诚如弘一法师致马冬涵书信中自述,“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乃是“疏朗、恬静”类书法中难以逾越的峰顶。

1942年年初所书韩《曲江秋日》诗轴为寒瘦书风之代表,人,书俱老,已臻化境。体现最高成就的是弘一法师临逝前三天所书“悲欣交集”。字体雄迈,飞白苍茫,异于“弘一体”的恬淡静穆,极具张力;就章法看,上面两字松且有向左下压之势、下面两字紧且有向左上升腾之意,互相对比,打破了“弘一体”中一贯的平衡,喷薄而出的是真性情、强生命,直入无我之境,为书法史上抒情书法之最强音。

三、“弘一体”的成因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家的精神视野,以及本人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是与他的艺术密切相关的”。所以,“理解书法,首先是对书法家的理解”。就“弘一体”的个案而言,正是因为作为书法家的弘一法师由儒入僧的特殊经历,所以才有“弘一体”的产生。总的说来,诚如叶圣陶所言:“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而终于独创,不模仿打不起根基……用真诚的态度去模仿的,自然而然会回遇到蜕变的一天。从模仿中蜕变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笔者认为,“弘一体”之根本就在于这个“真诚”二字。

1.历年累积的必然结果

这个积累包括技能和学识修养两个方面。弘一法师早年在书法方面下过苦工夫,又有扎实的旧学功底,诗词文章、绘画,书法,金石无所不精;及至后来考入南洋公学吸收新学,再赴日留学,遍学音乐、西洋绘画、戏剧等诸多艺术,眼界、思维大开,学养日深,眼力日强。这是由弘一法师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从时代而言,当时朝代更替,战争连绵,正是变革的时代;旧学犹存,西学渐进,各种思想、文化不断碰撞;从环境看,弘一法师当时是富家子弟,而晚清京津一带的富家子弟流行琴棋书画的风尚。因此,弘一法师得以丰富、全面的累积。

从技能看,弘一法师早年师从名家唐静岩,篆、隶、真、草无所不学,尤其是北魏碑体,用功尤深。夏尊在《李息翁临古书法后记》中说:“居常鸡鸣而起,执笔临池,碑版过眼,便能神似。所窥涉者甚广,尤致力于天发神谶、张猛龙碑及魏齐诸造像”。可见弘一法师临摹是极其认真,并能神形兼备,以至可以乱真的。

从学养看,弘一法师的文化知识结构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旧学,也就是传统文化;二是新学,又称民主文化;三是西学,即西洋文化。这些种文化汇集一身,互相碰撞、渗透、融合,形成其兼容并包、广博深远的文化结构,同时也造就了其文化结构的复杂性。当然,我们可以肯定,弘一法师的文化结构中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关怀,所谓“自度”;皈依佛教后,弘一法师一心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此所谓“度人”。

深厚全面的学养提高了悟性与觉性,反过来又促进书法技能的突飞猛进,二者互佐互进,使弘一法师手眼俱高。在1938年致马冬涵书信中说:“朽人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之形状”,借鉴西洋画的章法,可谓学养与技能互进之一例。

2.生命体验的必然结果

升腾与堕落,仅在一念之间。

弘一法师的经历决定了其从小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儿时亲见父亲亡故,其后因家庭中敬富贱贫而愤世嫉俗,所见最早之诗句是1894年的断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以15岁的年龄,得出此种人生感悟,大异于常人。与此同时,他还时常临摹刘石庵所临文徵明《心经》小楷。临摹也是一种体验,因此,佛根已在此时的李叔同心中种下。

随后,李叔同开始了丰富多彩以至于是“绚烂之极”的艺术生活。他以翩翩浊世佳公子、在日留学生、艺术教育家等身份,体验了风情潇洒的书生意气,漂泊无定的游子情怀,离乱悲慨的弱国苦楚,以及始而自由欢畅进而日渐“空寂”的艺术体验。弘一法师在1918年给刘质平的信中谈到:“不佞近耽空寂,厌弃世事”。生命体验需要上升、突破。于是,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自此,他研究佛法,创作书法,生命体验由艺术体验升腾为内敛、虔诚的佛教体验。

弘一法师最为服膺的当时善知识印光法师在与弘一法师通信中曾劝导说:“入道多门,惟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弘一法师在25年中也是这样做的。在1942年书写“悲欣交集”绝笔那天的上午,还以书“吾人日夜行住坐卧,皆须至诚恭敬”勉励黄福海。在僧四分之一个世纪,弘一法师谦恭修行的蕴藉,是形成内敛、静穆、恬静写经书风的关键所在。所谓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弘一法师以佛法接引书法,或者说是用寂寞战胜寂寞的持续努力,而在笔下传达的则是“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的宗教体验。所以,“弘一体”笔画高度浓缩,多用连笔、简笔,横收缩至最小甚至为一点,而竖拉长至最长甚至到夸张,结字左右密而上下疏;每根线条之间、每个字各部之间决不粘连,每个字中间疏处可排兵列阵、密处风不能透过,从而创造出“暖而静止”同时“最缜密的抗张力”。

弘一法师自出家后绝少涉及文艺诗词,但是与晚唐诗人韩我神交,是因敬其忠烈,并且晚唐与当时时代状况极为秒年个斤相近,也是战争乱世,弘一法师血脉中流的还是一腔热血。他多次表明殉教之志,如1937年写“殉教”横幅,并自题室曰“殉教堂”;1941年书偈“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同时写“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格言卷。此卷题记中说,“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从中也可以看到他出家的一方面理由,即为“觉真理”,为此“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观其懿行,研究律宗,弘扬律宗,教化众生,费尽心血,书写佛语结缘无数,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儒士,为实现“济天下”的理想不停努力。由此可见,弘一法师骨子里还是入世的,如朱光潜所言,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弘一体”虽平淡、恬静,但骨力劲健,不见软靡,如百炼之钢,庶几缘于此。

马一浮谓“观大师书,精严净妙,乃似宣律师文字……内熏之力自然流露”,是“弘一体”观照生命体验的最好注解。

弘一法师生命体验的最后,也是最高外在形式表现,就是其绝笔“悲欣交集”了。这是依靠了觉性定力,借助死亡的力量,突破了“弘一体”的平衡图式,达到了一个常人无法启及的不可思议境界。

3.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圣经说:失去生命者,获得生命。凤凰涅,浴火而重生。所谓生命,无论是人的生命还是艺术生命,是一种不断变迁、交互兴盛和陨落,当生命力达到巅峰时,也象征着要开始走下坡路了,犹如潮水的消长,潮水退尽,接着开始涨潮。以此印证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发展过程,可谓丝丝入扣。

先看其入于佛教的艺术必然性。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就是在这(真实的心灵作为艺术对象)上面加上虔诚态度”。先者唯有艺术的世界才能使弘一法师这样的天才得到心灵的慰籍,而后,在艺术达到巅峰时,借助宗教的力量,实现艺术的升华。丰子恺说过,艺术的最高点和宗教接近。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物质的生活,即衣食;第二层是精神生活,即文艺;第三曾是灵魂生活,即宗教。舍筏登岸,才能登高望远。此所谓彻底。1918年,世界上那个叫做“李叔同”的人的生命结束了,连同一起结束的还有他的艺术生涯,但是一个叫做“弘一”的僧人新生了,连同一起孕生的还有弘一法师的“佛书”——“弘一体”。在艺术追求中,内外原因共同作用下,“弘一体”是艺术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弘一法师1918年出家,原已诸艺俱废,经范古农居士建议,乃以保留书法,以书写佛语结缘利生。1929年弘一法师在《李息翁临古书法序》中自述:“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也。”黑格尔说:“只有改善人类才是艺术的用处,才是艺术的最高的目的”。1935年,弘一法师曾对叶青眼说“余书即是法”,可见弘一法师对书法艺术的自觉与自信。书法艺术是弘一法师孜孜以致力“自度”之筏,也是他用以教化众生、改善国民心智“度人”之舟。

弘一法师的基本文艺思想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先器识后文艺。简而言之,就是说,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弘一法师的艺术主张曰真,曰诚,曰悟。

南社旧友陆丹林说弘一法师“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他的又是至诚至性,认真彻底之人。所以,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必定走向“弘一体”。

一曰真。黑格尔认为,“(艺术)在于心灵感到一种需要,要把它自己的内心生活看作体现真实的真正形式,只有在这种形式里才能找到满足”,“……艺术作品以感性方式使真实——即心灵成为对象”。弘一法师在为漳州印友题偈云:金石无古今,艺事随时新。如如实相印,法法显其真;《题郑翘松卧云楼诗歌存》:一言一字,莫非实相。周遍法界,光明无量;又《题王梦惺居士莱园文稿》:内蕴实相,卓然名家。惟真,仍正,乃工,此,“弘一体”之基本。马一浮在《护生画集序》中说“华严家言,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象”,即是说心如工,则如明镜台而能现万物之真相。“弘一体”因真而工,删繁就简,由万有而归于其宗,故得万象。

二曰诚。其高足刘质平描摹法师书写之状:“聚精会神,落笔迟迟,一点一划,均以全力赴之”,虔诚之态也。弘一法师自云:“从来艺术家有名的作品,每于兴趣横溢时,在无意中作成”,此创作之抒情畅意也。又,“无论写字刻印,皆足以表示作者之性格”(此乃自然流露,非是故意表示)。惟诚,才能澄怀,澄怀才能味道,味道才能得道。“弘一体”因为虔诚的缘故,每个字都被贯注上了弘一法师的精神,如叶圣陶所言,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温润、和静、圆净、澄明。

三曰悟。即以佛法接引书法。

弘一法师在1933年《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云:“文字之相,本不可得。以分别心,云何测度。若风画空,无有能所。如是了知,乃为智者。”下题“竹园居士,善解般若,余谓书法亦然。”1937年,在厦门南普陀佛教养正院时做“写字的方法”的讲演中说,“以写字来说,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的好的”,“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的来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又说,“若学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的去学佛法,写字也可以十分的进步”;“我想了又想,觉得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多地看碑,多看帖才对,那自然可以学得好了”。显然,佛法般若、非思量分别也好,就事论事的练习、看碑、看帖也好,关键在于一个“悟”字。

以真为本,以诚为径,以悟为法,或可达于“自由”境。弘一法师1938年致许晦庐书信中说:“随意信手挥写,不复有相可得,宁计其工拙耶”,在致马冬涵书中又说“……字画、笔法、笔力……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摩”,展示的是不用心揣摩、不计工拙的“自由”境界。“生命是向否定以及否定的痛苦前进的,只有通过消除对立和矛盾,生命才变成对它本身是肯定的”,而“有了自由,一切欠缺和不幸就消除了”,内部宇宙也因之无限广大。从“弘一体”的发展过程看,就是通过不断否定进而不断改进的。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寂灭,“自度度人”而登于彼岸。他所创造的“弘一体”及其所显露的巍峨出尘之境,所蕴涵的自然圆融之意,所生发的伟大人格光辉,将如天心之月恒空朗照,成为众生到达彼岸永恒之“筏”。

弘一法师书法

一、弘一大师的书法,文文雅雅、一派雍容,那样的内容(多是经文)就该配那样的字。那不是华贵的庙堂气,不是寒俭的山林气,不是锋芒毕露的才子气,更没有伦父愚氓的痞子气。他写字多是行楷书,不讲究大小参差、错落有致,也不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牵绕连带。字的大小基本一致,而且笔划的粗细变化亦不大。这样的写法易成“算子”。

二、弘一大师的书法欣赏:

扩展资料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叔同

如何评价弘一法师的字?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评价弘一法师的字?我想简单说:名副其实!大宗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有人喜欢就有人不欣赏,即使如佛陀在世时,也不是所有民众都欣赏和信服他。这就是

现实。弘一法师在很多方面造诣非凡。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文学家、佛教界著名高僧大德。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学贯中西、僧俗翘楚。为人善良悲悯,为僧智慧圆通、功德圆满。是世间少有的奇才。所以若论书法,那只是弘一大师的沧海一粟。我们欣赏弘一法师、学习弘一法师,才是更全面的对他的肯定。至于书法就如同买椟还珠里面的木椟,那珍珠是他的智慧和慈悲,才是我们更要关注和学习的。

言归正传,弘一法师的字,有几个特点,希望能给朋友一点启示,不论好与坏。

一、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弘一法师擅长中西绘画。早期留学日本。

二、有佛家特色,不刚自柔,圆润通达。

三、清新淡雅。

四、超脱了男、女性别的界限,无相有相之别。

五、独树一帜,难于模仿,就如同李玉刚的演唱特色、梅兰芳先生的表演特色。难以模仿。

六、字如其人,赵体字之所以欠风骨,就是人不被认同。倘若是岳飞开创赵体那又是一翻景象。字不过是人的附加品。

七、返璞归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要在世俗里成功,证明了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开创新的领域别人才更容易接纳,即使别人不理解,但是别人更愿意相信。因为人们相信大师。就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最后爱因斯坦说什么人们就信什么,这叫权威。毕加索开始是经典绘画,取得辉煌成就,所以当他抽象派画风出现的时候,人们也继续景仰,看不懂没关系,继续慢慢看,反正大师的画总是没错的!

晨曦小荷的观点也许比较偏激,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给友友们一点思路。那晨曦就十分开心了。再次致敬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的字,出家前和出家后有较大差别。

早年的李叔同,其书法受北碑的影响较大,点画锐利,饱满厚重,结体修长,抑扬顿挫。

出家后的弘一,洗尽铅华,方笔弱化,线条圆润。

至晚期时,结体更加简洁、圆触,线条多圆笔,无犷野之气,超脱尘世,不食人间烟火。

弘一法师的字,非阅尽人间冷暖所不能书,他的字只可欣赏,我辈尘世间人,无法学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弘一大师的书法去掉了世俗的浮华、露出的是真性。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对生死悲欣交集的感悟,而且这种感悟常人难以企及!也是弘一大师对书法的禅意表露!

身心脱落,无上清凉,一笔一划,浑然天成,是解脱菩提真意。以人书合一,精深幽微,质朴天真论,弘一大师中晚年书法,或可与《怀素小草千字文》相比。

怀素狂僧,胸中激荡,笔下意气,酒后奔腾,极古今狂草之豪迈极致,变化极致,幽微极致,超然若神明,而至于老年,以小草著作,则洗净人间烟火之气,只留一片不激不励,不垢不净的至纯至善本意。

此乃登岸舍筏,得鱼忘筌,以书证道,无我无他,无分辨,无妄想,无是非,无执着,上善若水也。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文人从心底里一生自觉或不自觉都在追求的极致境界。

1、生大富大贵之家。

2、有特好的家风,从小有特好教育(品种也有一方面)先天占了天时,

3、知了、明了、圆了。(应时而生"圣人")

4、他的金石才是一绝。

5、胜过大干,白石。

弘一法师是高僧!要看懂他的字就要先弄懂他的身份。在佛教里面,讲究一个“空”字。五蕴皆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在解释法师的字之前,我们可以拿一幅字来看一下 。这幅字大家看看是不是非常漂亮?浓淡粗细、避让穿插、字形潇洒自如!一看就是书法家的作品!这幅字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功底非常深厚!写好这幅作品,作者参考了很多东西。比如形式、书风、线条、章法等等。那么,问题来了!你有这么多思考在里面,你必然是心里有所顾虑!因为你要有意呈现一种美或者技巧!你要取悦于人!也就是你必然会心有杂念!

那么我们再来看弘一法师的字!看来天真无邪、平淡无奇!就像一个刚刚会写字的小孩儿写的字一样,看不到高超的技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法师的大境界所致!法师抛弃了一切技巧,用一种纯粹的心态来书写。好与坏,美或丑,不设计,不取悦他人!他从一个书法高手转变为一代高僧!这里面最难就在于放下!放下执念!放下世俗!他告诉世人,他是高僧!不是书法家!

曾有幸观摩了弘一法师作品真迹展。弘一法师的为人、境界、才华,都非我辈可学。都说字如其人,在弘一法师的书法中,完全体现了这一点,无棱无角、与世无争,其人文之美超越了书法艺术之美,让人惊叹。

如何评价弘一大师的字?

弘一大师云: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从而可以知其人心之要。书取精习练而用宏大,其书法作品脉络有三步,胎息、蜕变、羽化。俗间习北碑,秦砖汉瓦,钟鼎铭文,下达及魏晋唐宋书,中年脱俗入佛,其字大变,不拘一格,人书俱成。启功先生有诗咏道:“我敬李息翁,独行行最苦。秃笔作真书,淡静前无古。并世论英雄,谁堪踵其武”。是的他的先器识而后文艺,能够臻於化境,古云字如其人,弘一法师的书法淡远而持重,充满了佛理之气。

正如法师对其书夫子自道式的评语:“朽人的字就是法”。以高标的操守升华了书法的真正内涵,实乃最高境界。因此,法师的书法已非一个简单的“艺”字可以诠释了。

作为俗人如何评价其艺之内含内蕴,仅从字形无法看出美,然在书形之内所包函大美是人的修养修炼,且恒生笃念之坚,成就了大器之完人,然经过了悲欣交集的人生过程。

因此吾侪何能望及?何能论辟?只有一字,其书为“好”朴实无华之“好”,亦弘一大师之佛理,简单为妙,不可词藻之赘物,脱俗,可难矣!

弃用笔之基础,求间架之奇怪;又弃字之筋骨以求虚弱之笔势、歪斜之点划。以曲折丑陋之形态,尽显无争之高义,舍尽沙门至刚至阳,然得佛家大慈大悲。

——书法本身是追求美的艺术,不仅是高雅的理想,更要有美的形态。

看书法作品就跟看人一样,你从他的外表能看出他很正义、善良,但正义善良的人就帅吗?看字应看其笔划、间架、字形、排列。综合这些因素,观赏字形之美,感受书者功力,并体会作品表达出的志趣。

后期的弘一法师,实乃功力最深厚者,志趣最高洁者。但其字能传神达意,字形确实如虫蠕爬,跟好看不搭边。

李叔同的字确实无可学之处。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人物,本身十分有才华。

年轻时候,家境十分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

当鹤立鸡群的时候,就会内心变得十分孤独,他人生开局的完美注定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本身并不是什么坏处。

但是如果加上另外一个天才伴侣缺点那就很难说了,也就是这种人很难接受自己理想人生的一点点瑕疵。

从而郁郁不欢。

李叔同出家之后,其实并没有解决他内心的抑郁情怀。

晚年他的内心越发的空无,那个时候的他写字不用取悦任何人,纯粹地为自己的内心而书。

已经无所谓艺术性,只是一个修空的人,用最简单的笔画,最简化的写法。

你完全可以从他的字感觉到他那时的呼吸。

没有任何的跳动,更加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写得并不工整,为何都被奉为传世绝作?

我们欣赏弘一法师、学习弘一法师,才是更全面的对他的肯定。至于书法就如同买椟还珠里面的木椟,那珍珠是他的智慧和慈悲,才是我们更要关注和学习的。写好这幅作品,作者参考了很多东西。比如形式、书风、线条、章法等等。那么,问题来了!你有这么多思考在里面,你必然是心里有所顾虑!因为你要有意呈现一种美或者技巧!你要取悦于人!也就是你必然会心有杂念!

启功先生有诗咏道:“我敬李息翁,独行行最苦。秃笔作真书,淡静前无古。并世论英雄,谁堪踵其武”。是的他的先器识而后文艺,能够臻於化境,古云字如其人,弘一法师的书法淡远而持重,充满了佛理之气。弃用笔之基础,求间架之奇怪;又弃字之筋骨以求虚弱之笔势、歪斜之点划。以曲折丑陋之形态,尽显无争之高义,舍尽沙门至刚至阳,然得佛家大慈大悲。

很多书法家还是在写字,法师是在写心,看不懂是正常。要先有书法功底,再用心体会,或有一二心得就很不错了。无论过去,直至晋唐,也无论未来,直至永远。弘一法师都是一座丰碑!除了致敬,我无法评价!弘一法师的书法,前后其的差别非常大!前期的是世俗的,后期则是褪尽人间烟火气,浑圆无任何棱角,不见笔锋,实在是无人可出其右。

弘一大师的书法去掉了世俗的浮华、露出的是真性。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对生死悲欣交集的感悟,而且这种感悟常人难以企及!也是弘一大师对书法的禅意表露!弘一法师的为人、境界、才华,都非我辈可学。都说字如其人,在弘一法师的书法中,完全体现了这一点,无棱无角、与世无争,其人文之美超越了书法艺术之美,让人惊叹。

上一篇:铲字组词(镀字组词)
下一篇:元旦文案内容简短(元旦文案内容简短一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