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日本血吸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家畜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途径是
尾蚴钻入皮肤或粘膜。家畜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途径是尾蚴钻入皮肤或粘膜。日本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是钉螺,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孽生,牲畜接触疫水遭致感染,家畜饮用生水、尾蚴也可自口腔粘膜侵入。家畜行走在河边也有感染的可能。
日本血吸虫是出马鳖吗?
日本血吸虫不是出马鳖。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 即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此外,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可以寄生人体。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A.苍蝇B.蚊子C.田螺D.钉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
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本病传染过程的主要环节。钉螺喜栖在近水岸边,在湖沼地区及芦滩洼地上最多。在平原地区孳生于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水流缓慢的潮湿荫蔽地区,沟渠最多,岸边次之,稻田中最少。钉螺感染率以秋季为最高。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多通过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捕鱼捉蟹,赤足经过钉螺受染区等方式感染。尾蚴侵入的数量与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成正比。有时因饮用疫水或漱口时被尾蚴侵入口腔粘膜受染。
扩展资料
临床表现
1、发热: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热型不规则,可呈间歇或弛张热,热度多在39~40℃,同时伴有畏寒和盗汗。发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症患者的发热较低,一般不超过38℃,仅持续数日后自动退热。
2、胃肠道症状:虫卵在肠首,特别是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炎症,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由于肠道嗜酸性脓肿,可引起表层粘膜坏死形成溃疡,故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此时若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并可发现黄色小颗粒(为虫卵结节)及少数溃汤。
重度感染者由于虫卵在结肠浆膜层和肠系膜内大量沉积,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状,腹部饱胀,有柔韧感和压痛,可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少数患者可因虫卵结节所产生的炎症渗出及虫卵引起肝内广泛病变,致肝内血流不畅,淋巴液增多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3、肝脾肿大:绝大多数急性期患者有肝脏肿大,系由于大量虫卵结节形成,引起周围组织充血、水肿,造成肝脏急剧肿大,其质软,且有压叩痛。左右二叶均见肿大,以右叶更为明显,可能与肠系膜下静脉血流主要回入肝右叶有关。脾脏受虫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肿大,可明显触及。
4、肺部症状 :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X线摄片可见肺纹增加,片状阴影,粟粒样改变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血吸虫
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有哪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如何防治?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它的宿主广泛,各种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几乎都可以感染。家兔一般为圈养或笼养,自然感染的机会比较少,在疫区一般是通过饮用水和采食带有尾蚴的青草而感染。
少量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量感染时可出现贫血、消瘦、体温升高、腹泻、便血,后期出现腹水,最后衰竭而死。发病早期,患病兔肝脏表面散布有许多针尖大小、稍突出于肝脏表面的灰白色的结节。严重感染时,肝脏显著肿大,病变晚期,肝脏多半表面粗糙不平,变硬,出现腹水,脾脏也不同程度肿大。在肠道黏膜表面有灰白色的结节。
本病宿主范围广泛,且生活史复杂,综合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家兔多为圈养和笼养,可采取以下措施:注意饮水和饲料卫生,避免感染尾蚴;患病兔要及时治疗或淘汰;兔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注意消灭中间宿主钉螺,阻断该病的发育循环途径。
治疗该病可用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按每千克体重100毫克,每天1次,连用7天,口服;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0~70毫克,一次口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