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乡愁(另一种乡愁曲谱)

今天给各位分享另一种乡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另一种乡愁曲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另一种乡愁——沭阳民歌歌词艺术赏析...

今天给各位分享另一种乡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另一种乡愁曲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另一种乡愁——沭阳民歌歌词艺术赏析

所谓民歌,音乐体裁的一种包含了号子,小调等一些文艺形式。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都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唱民歌来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喜、怒、哀、乐,同时也以民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其曲调随性,带着明显的地方特色。歌词一般是大众共同创作,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词性演绎。一首好的民歌是经过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的几代人传唱加工,日积月累才成为经典不衰的优秀民歌。

沭阳民歌是江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古海州地区重要的历史人文形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体现出强烈的人民性。在创作上具有集体性,在流传上具有口头性和变异性,在艺术形式上和艺术手法上有传承性,它主要反映人民大众悲欢离合的生活、斗争、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直接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沭阳老作家杨鹤高先生把沭阳民歌分为历史传说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喜话歌、麻将歌、爱情歌和王妈说媒小调、周法乾杀妻小调,摇苍龙小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里笔者不对曲调多做赘述,而是仅仅对有代表性的民歌歌词做一些粗浅的个人赏析。它们同样是民间文学里的艺术瑰宝。

01,馋嘴

桂花开来桂花落,

桂花开在漫山坡。

贵人采花贵人栽,

贵姐还等着贵哥追。

正月里想吃豆芽菜,

二月里想吃野果节。

三月里想吃头刀韭,

四月里想吃梅豆角。

五月里想吃端午粽

六月里想喝鲜桃汁。

七月里想吃大红枣,

八月里想吃老菱角。

九月里想吃黄瓜扭,

十月里想吃冰萝卜。

十一月想吃冰冻块,

十二月想吃雪蛋糕。

一年十二个月想过去,

还想那扬州的干哥哥。

沭阳民歌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在叙述一个过程时,为了表现强烈程度,通常都是以一年的十二个月来表示,想一个人从来不间断,例如《十二月调情》、《小五更》这类的作品,都是强调,自己如何在每一个月都去思念心上人的。

这首《馋嘴》同样采取这种表现手法,把每个月想吃什么东西都吃了个遍,这样应该没有遗憾了吧?有,歌词最后一句话,其实就是这首歌曲的核心,那就是一年里面吃了那么多好吃的,都压抑不了自己思念情郎的心啊!

由于前面大段的铺垫,最后说出的这句话,更有强烈震感作用。把思念的程度瞬间提高许多,可见,古人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多年娴熟。

02,爱你决不嫁旁人

荞麦开花白花花,

望见哥家月季花

骨朵上面含露水,

妹妹脸上羞答答,

巴望头上把花插。

茶豆花开藤连藤,

蚕豆花开黑了心。

哥哥睡觉腿伸直,

爱你绝不嫁旁人。

这首《爱你绝不嫁旁人》的歌词灼热而直白,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在跃然于眼前。

他既是对情郎的承诺,更像是对自己爱情的誓言。既欲拒还羞,却又“巴望头上把花插。”那种妩媚动人的感觉无法言表。把自己心里对于情郎的爱表达的如此美好。

她也表示了决心,虽然写不出“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辞藻,但是她的“蚕豆花开黑了心。”表示自己爱你的一颗心如蚕豆花开一个样,谁也改变不了的。

同时也请哥哥放心,“哥哥睡觉腿伸直”。这句词我们这的方言,表示一𠆤人完成了某件事或相信了某句话,睡觉那是睡的酣畅的,一点可忧心的感觉都没有,让她的哥哥好放心,如果我爱你,这辈子是绝不嫁旁人的!

03,高邮西北乡

高邮上边有个西北乡呀,

有一位小老板开上一爿六成行。

依呀呀喂,

结识个干妹子家住在八里庄。

小老板得了思相病呀,

思想起干妹子实实苦难当。

依呀呀子喂,

带个信给我家干妹子二姑娘。

干妹子接后两眼泪汪汪呀,

可恨我家娘老子待我赛虎狼。

依呀呀喂,

实在是叫奴家没得个好主张。

到了到了清明啊,就是寒食节呀,

收拾的停停当当藏庵里去烧香。

依呀呀子喂

约我家干哥哥两人会一场。 

陪我家干哥哥跪在蒲团上啊,

求一签下下签霸王逼死在乌江。

依呀呀子喂

两人不住泪汪汪相爱空一场。

二小妹子啊一把抓住郎衣裳啊

不求神不求娘只求我郎好心肠啊,

倒不如奔下河你我早早配成双!

这首《高邮西北乡》,据说原先流传在扬州、高邮一带,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民群众的不断传唱传承,今天沭阳当地流传的民歌无论曲调歌词均以脱离了狭隘的高邮西北乡。

这首歌词宛如一首小叙事诗,描述了一对战情侣去庵里上香,求了一个下下签,小姑娘不相信命运,请求小情郎带她去私奔。

这然后我想起前不久一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旧社会,能有这样一个女性勇敢地说出来不相信命运,去相信自己,的确说明沭阳的女孩子在爱情来临的时候,能够去大胆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由来源的。

04,八路车过来了(四季游春调)

春天到了,

穷人把心焦。

鬼子兵过来了,

这到怎么好?

城里人都搬家,

乡下乱了套。

夏天到了,

麦子变金黄。

鬼子要抢粮,

农民收割忙,

打下了好粮食,

抓紧要收藏。

秋天到了,

鬼子机枪叫,

到处轰大炮,

百姓不得了,

多少人,屠刀下,

英勇头颅抛。

冬天到了,

北风呼呼嚎,

八路军过来了,

把鬼子老窝抄,

老百姓,勇上前,

送粮又送草。

民歌在传承中,同样带有历史的痕迹。这首《八路军来了》真实地纪录了抗日年代老百姓和八路军鱼水情深的关系。

歌词通俗易懂,把一年四季中老百姓的焦虑不安和八路军来以后,在和小鬼子的战斗中,自发送粮送草的情节完整地呈现出来。

这一时期的抗战民歌很多,倒是例如《打东洋》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哪怕民间的这些艺人,都自觉不自觉地为抗战宣传。

05、抬小硪

小小石硪抬起来呀,

大哥小弟把口开。

一齐开口把歌唱,

手拉绳子用力拽。

一下一夯使劲砸,

砸紧屋基把房盖。

太阳一出红彤彤呀,

老头要学老黄忠,

妇女要学穆桂英,

青年要学小罗成。

手拉绳子莫偷懒,

打起压碱做英雄。

亮月一出挂柳梢呀,

大嫂遇到小燥豪。

他说老嫂奶子大,

她骂光棍大滑条。

一骂骂到月西沉,

这才回家去睡觉。

抬起小硪加油干呀,

今晌要吃白米饭。

猪肉锅里烩粉条,

保你吃得满头汗。

盖起新屋好睡觉,

住上新房心舒坦。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沭阳县农村建房或者是铺路打基础,都会“打硪”。打硪时,几个人将磙子或者磨盘高高举过头顶,然后向后退一步,再用力砸向地基,把土砸实,反复进行。

而为了使大家能使上力气,做到动作一致,出力均匀,其中就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有节奏的喊号子,其他人则齐声应答,这叫“喊硪号子”。

打硪和喊硪号,是沭阳传统的民俗文化。解放前后,农村打地基、铺路大都用打硪的方法。

喊硪号主要是调动激情,鼓舞士气。喊硪号者需要嗓门大,声音清楚、洪亮、激昂,喊第一句号子,抬磙子的众人就一齐应和一声,将硪子高高抬起。然后,喊硪号者再喊一声,众人跟着应和一声,再将硪子落下,如此循环。喊硪号子喊不好,抬硪子人就抬不起来。

这首歌词只是真实记录抬小硪的过程。而不是硪号子。打硪号要简洁、有力、有趣,便于大家一起有精神,力气一起使。有一些硪号子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偏粗俗一些。主要看领号人的文化素养,来决定喊号子的内容。下面就是其中一首号子:

领:哎,那边来了

合:嗨,嗨嗨!

领:你表嫂哟!

合:嗨哟,嗨哟,嗨哟!

领:你表嫂哟,

合:嗨,嗨嗨!

领:水蛇腰哟,

合:嗨哎,嗨哟,嗨嗨,

领:走起路来那个,

合:嗨嗨!

领:水上漂嗨!

合:嗨!嗨嗨!

看看,是不是短促有趣?尤其一句水上漂,把小妇女一扭一扭的腰肢步伐,形容的活灵活现的,面前这个小表嫂仿佛就站在眼前呢。

06,姐上南园去摘瓜

姐上南园去摘瓜,

抬头看见婆婆家。

心酸肉发麻,哎嗨哟,

心酸肉发麻。

看到公公不好叫,

见到婆母叫声妈,哎嗨哟

请来喝杯茶。

见到大伯不好叫,

见到小叔笑哈哈。

你哥可在家,哎嗨呦

你哥可在家。

去家快对你哥哥讲

预备银钱带奴家。

奴家十七八,哎嗨哟,

奴家十七八。

头水罗卜二水瓜,

水我才到你家。

迎个劈头仨,哎嗨哟,

迎个劈头仨。

大大(爸爸)不上妈妈床,

哥哥不进嫂嫂房。

小奴我等秋凉,哎嗨哟,

小奴我等秋凉。

丝瓜一老一肚种,

豆角一老两面皮。

小奴家正当时,哎嗨哟

小奴家正当时。

饱汉不知饿汉饥,

骑驴不知步撵的。

你敢也不急,哎嗨哟,

你敢也不急。

再过二年要不带,

怀抱银娃到你家。

丢你活扎扎,哎嗨哟,

丢你活扎扎。

农村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有了婆家,婆家就在南边,自家还有一块小园地(菜地)在那,她去釆瓜,既担心遇到婆婆家的人,因为害羞,遇到了不知怎么叫。却又非常想遇到。

小姑娘想早点嫁过去。有些怨情郎不过来早点提亲,她看景生喻,“丝瓜一老一肚种,豆角一老两面皮。”自己怎么水嫩不娶,老了如丝瓜一样就不好看了。

小丫头最后还发了狠心,再过两年你不带我,到时候我挺着大肚子,怀着你家种,看你在庄上丢人不丢人?

咱们沭阳的小大姐,够狠吧?

另一种乡愁 歌词

歌名:另一种乡愁

演唱:韩宝仪

没有哭泣的那一种滋味

那种使人刻骨铭心的乡愁

如果深深经历那种感受

才会明白为何沾满心头

啊啊...只要独处

日升日落 

许多感触

啊啊...那种滋味

澎湃飞舞 

怎么倾诉

那云和树 

不要遮断那故乡的道路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闭上眼睛的那一种滋味

那种使人刻骨铭心的乡愁

就在眼前不断的漫步

睁开眼睛它又沾满心头

啊啊...只要独处

日升日落 

许多感触

啊啊...那种滋味

澎湃飞舞 

怎能倾诉

那云和树 

不要遮断那故乡的道路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啊啊...只要独处

日升日落 

许多感触

啊啊...那种滋味

澎湃飞舞 

我怎么倾诉

那云和树 

不要遮断那故乡的道路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另一种乡愁

1891年春天,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收到一封来自维也纳的电报,邀请他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一位富有的纽约食品商人之妻珍尼特·图伯于1885年创立了这所学院,她希望找一个国际知名的音乐家担任院长来增加这所学院的名望,结果辗转找到了德沃夏克。1892年9月,德沃夏克一家离开布拉格,抵达纽约。

E小调钢琴三重奏是德沃夏克离开祖国以前最后创作的作品之一。1892年1月至3月间,他和他的合作者们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39个城镇旅行,举行一系列的告别音乐会,他们的曲目中就有这首“杜姆卡”三重奏。

“杜姆卡”(Dumka)是一种带有忧伤意味的斯拉夫民间叙事曲调。德沃夏克一直很喜欢这种曲调,在他早年的钢琴独奏作品中,就曾经使用过。这种斯拉夫叙事曲沉郁而忧伤的风格如今正符合德沃夏克的心情,他用六首“杜姆卡”写了钢琴三重奏的六个乐章。哀婉动人的音乐感人至深,同时又不乏幽默的情趣和粗犷有力的蓬勃气势。如果说,作曲家是想籍由这部作品向他的故乡、他所热爱的民间传统作一个告别的话,或许是这种传统本身所内蕴的幽默、乐观的情绪感染了他,面对即将横渡大西洋的漫漫航程,我们也能在这部作品中听到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渴望。

德沃夏克的美国之行,总让人想起将近半个世纪以后另一位东欧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的去国离乡。然而两个人离乡背井的理由却完全不同。匈牙利在1935年就与纳粹德国签订了秘密协定,使匈牙利在不久以后成为纳粹国家,对于巴托克这样的人道主义者和匈牙利民族主义者,国内的环境到了1938年的时候已经极为恶劣,没有办法公开反抗就只能流亡国外了。但是他无法放下风烛残年的老母亲独自离开。

1938年12月,巴托克的母亲以82岁的高龄去世,母亲的去世对巴托克打击极大,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对母亲的亏欠。他曾经在后来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

“我失去母亲已经三个半月,但仍觉得就好像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很难描述我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种心情别人也许很难理解。然而正是这种自责的心情最不容易忍受——我本不应该做我做的那些事情,以便能使我的母亲生活得舒心些,并且使她的晚年得到安慰……我不应该那么做,现在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巴托克的母亲为了让儿子踏上成功之路曾受尽折磨,她的去世使巴托克知道自己与祖国之间最后的联系就此断绝了。1939年10月,巴托克踏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在从欧洲寄出的最后一封信中,巴托克写到:

“告别,真的很难……我一直在问:未来会如何?我们在这儿的朋友又会有什么遭遇?……这趟航程真的是像从一个已知但难以忍受的世界,跳入一个未知的世界。由于我的健康状况,只有上帝才知道我如何能在那儿工作,又能做多久。但是我们别无选择;这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因为我们必须如此。”

在这封信的德文原稿中,最后一句话“Muss es sein; denn es muss sein”(必须如此吗?但必须如此!)是用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Op.135的末乐章中,题在两句主导乐句上的字。我们知道,巴托克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也许是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以后,这个领域内最具创造性的作品。而他的第6弦乐四重奏,正是他流亡的旅途开始之前,在匈牙利最后创作的作品之一。

同样是离别时的作品,德沃夏克的e小钢琴三重奏充满着怀念和憧憬,巴托克的第6弦乐四重奏则是追悔和茫然。这种痛苦的感觉弥漫在每一个忧郁的主题里。在第三乐章,巴托克用到了一种民间舞曲——布尔莱塔(Burletta),这是在巴托克早期乐曲中经常见到的一种民间舞曲,古怪而带有苦涩、刻薄的意味。巴托克是一位民间音乐的搜集者和研究者,他总是能将那些不为人们所熟悉的民歌、民间舞曲的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一种陌生而怪诞的风格。这使他的作品对于许多听者来说充满了一种距离感,似乎他是有意保持这样的距离。然而,一但我们理解了巴托克对于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古典价值观的追求,理解了巴托克试图表达的在纯粹形式的表现手段中得到净化的某种情绪时,我们就能相信美国学者埃弗雷特·赫尔姆的论述:

“巴托克在他的音乐作品中用极其直率、极其恳切、极其热情的语气对我们讲话……在音乐中,这位过于敏感的人为了防备冷酷无情、伤人情感的世界,防备他无法与之和解的那个充满妥协和忙忙碌碌的世界而系上的面具掉落了下来。他的整个一生恰似一次逃亡,逃避单调平庸的世界。”

1939年以后,巴托克就不仅仅是在内心流亡了,他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流亡者,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在美国期间,巴托克受他的好友、著名指挥家库谢维茨基之约,创作过一首《乐队协奏曲》。虽然没有明言这是一首怀乡之作,但在它的终乐章,巴托克仿佛真的回到了当年他在匈牙利、罗马尼亚的乡间采集民歌的岁月,那种来自民间的狂欢节般的神秘恣肆,充满了乡野的勃勃生机和自然的气息。再也不是寄人篱下的身不由己,再也不是背井离乡的孤独荒寒,巴托克似乎在这个乐章找到了一种自我慰藉的方式,那就是返归民间,返归乡野,哪怕这种返归只是想象中的。

乡愁是每一个流亡者最切己的体验。对流亡者来说,存在着与故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疏离。易言之,故乡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故乡,在观念上总是关联着童年,关联着无忧无虑、恬静从容的生活,关联着那逝去的永不回返的岁月。与故乡的疏离,不仅仅意味着在空间上远隔千山万水,更意味着在时间上隔着漫长的回忆。如果说,在空间上,回到故乡是可能的,那么在时间上,也许流亡者永远都回不到他的故乡。因为时移事易,风流云散,故乡也在变化,那逝去的岁月是再也无法回头了。

所以在乡愁中总也夹杂着悼亡的情绪。这一点,德沃夏克在他美国时期创作的著名作品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有着深情而感人肺腑的叙述。特别是它首乐章的那个抒情主题,还有它的慢乐章。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前面我们把两位东欧作曲家离别时的两部室内乐作品并置,发现了他们在情感和表达上的巨大差异。现在我们又找到了他们在漂泊时期的两部作品,同样的著名,同样都是协奏曲,同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和生存境遇的展示。

德沃夏克的乡愁是最容易打动人的,除了那伤感的悼亡情绪以外,还有雄心勃勃的英雄主题,仿佛在一句“我承认,我历经沧桑”(帕勃罗·聂鲁达语,这是他回忆录的标题)之后,他还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温柔的情怀。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他,只是在一场场骇人的风暴中煅铸出一颗勇敢的心——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激励和慰藉了。

然而当德沃夏克在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并且还有机会在美国的波希米亚社区流连以回忆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半个世纪以后的巴托克,却在举目无亲中忍受着身体的病痛和内心孤独的双重煎熬。布达佩斯的复杂环境已经让他无从忍受了,何况是纽约这个都市。除了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举行一些音乐会,以及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短期研究职位以外,要在战争年代负担一家的生活,让巴托克倍感焦虑。狷介的个性又使他不愿意接受朋友们接济——库谢维茨基也只是通过向他邀约作品才得以为他的生活提供帮助的。

《乐队协奏曲》的首乐章,那个神秘阴暗的引子以后,弦乐奏出的那令人心悸的一击,正是巴托克内心绝望的写照。从来没有一种“乡愁”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的,这个第一乐章,正是巴托克对自己的生存处境的写照,是他对一切安逸、优裕的生活中那温情脉脉的感伤和轻易得来的欢乐的否定,是他对那些时常打断他的生活、把他从他的世界里生拽出来的外在强力的恐惧。温情已经无法治愈这颗绝望、孤独、惊惧的心,只有那粗粝、狂放的来自民间和乡野的风,才能暂时吹散他心中的阴霾。

巴托克以一种真正的勇气,否决了“乡愁”那温情的一面对于现实的麻醉,相反,他揭示了乡愁得以产生的另一重背景,那就是与所有怀乡的梦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相背离的现实的处境。他是一种更加激烈的方式来表达乡愁的。在这里,乡愁不再是一种“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一剂也许只能将痛苦延迟的药,一场明知没有意义却还是要去做的梦。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茨维塔耶娃——这个在祖国和异乡都处于“流放”状态的女诗人的一首诗,主题也是关于“乡愁”的。在一副狂放而似乎满不在乎的表情背后,有多么悲惨的境遇和多么悲怆的心情。即使这样,最后,她还是抓住了那让她觉得重要的东西。这究竟是什么呢?

乡愁啊!这早就已经

被戳穿的纠缠不清的事情!

对我来说全然一样——

在哪里都是孤苦伶仃,

提着粗糙的篮子回家,

在什么样的石头路上踽踽而行,

而且那家已经无法说明是我的,

它已经成了军医院或者兵营。

对我来说全然一样——

在什么人中间像被捕获的狮子一样警醒,

从什么样的人群里

必然地被排挤出来复返到自身之中,

复返到自己的个人感情之中。

像一只离开冰天雪地的堪察加熊,

在哪里都住不下去(我也不想挣扎!)

在哪里都低三下四——对我全然相同。

就连祖国的语言,还有它那

乳白色的召唤都没能使我陶醉,

究竟因操何种语言而不为路人

理解——对我全然无所谓!

……

一切家园我都感到陌生,一切神殿对我都无足轻重,

一切我都无所谓,一切我都不在乎。

然而在路上如果出现树丛,

特别是那——花楸果树……

另一种乡愁粤语版叫什么?

《另一种乡愁》的粤语版叫《星》

《星》

歌手:谭咏麟

作曲 : 谷村新司

原唱 : 邓丽君

所属专辑:《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闭起双眼睛 心中感觉清静

再张开眼睛 怕观望前程

夜冷风更清 这一片荒野地

沿途是岐路 我方向未能明

啊... 不见朗月 导我迷途 只有星

啊... 荒野路 伴我独行 是流萤

纵步独行 沿途寂静 似只有呼吸声

缓步前往 决意走崎岖山径

踏过荆棘 苦中找到安静

踏过荒郊 我双脚是泥泞

满天星光 我不怕风正劲

满心是期望 过黑暗是黎明

啊... 星也灿烂 伴我夜行 给我影

啊... 星光引路 风之语 轻轻听

带着热情 我要找理想 理想是和平

寻梦而去 那怕走崎岖险径

啊... 星也灿烂 伴我夜行 给我影

啊... 星光引路 风之语 轻轻听

明日谁步过 这星也带领

这首歌曲为谭咏麟翻唱谷村新司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非常特别,她略显悲凉,却又大气恢宏,意境很深刻,每一个音符都会让人能陷入到一种冥想中。

求《另一种乡愁》日语版歌词

日文版:

昴 -

目を闭じて 何も见えず 哀しくて目を开ければ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他に见えるものはなし

呜ゝ 砕け散る宿命の星たちよ

せめて密やかに この身を照せよ

我は行く 苍白き頬のままで

我は行く さらば昴よ

呼吸をすれば胸の中 こがらしは吠き続ける

されど我が胸は热く 梦を追い続けるなり

呜ゝ さんざめく 名も无き星たちよ

せめて鲜やかに その身を终われよ

我も行く 心の命ずるままに

我も行く さらば昴よ

呜ゝ いつの日か谁かがこの道を

呜ゝ いつの日か谁かがこの道を

我は行く 苍白き頬のままで

我は行く さらば昴よ

我は行く さらば昴よ

《另一种乡愁》的原唱是谁?我知道这首歌有凤飞飞和林删唱过,还有人唱过吗?这首是什么年代出的歌?

原唱应该是日本的谷村新司,名叫星,由他本人作词作曲并演唱,在70年代中期吧,港台大陆改编、演唱这首歌的不下数十位,包括谭泳麟、梅艳芳、徐小凤、程琳等。

上一篇:菲律宾有多大(菲律宾有多大人口多少)
下一篇:海豚的丁丁(马丁尼海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