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宛梆(内乡宛梆卖苗郎全场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乡宛梆,以及内乡宛梆卖苗郎全场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南阳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 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乡宛梆,以及内乡宛梆卖苗郎全场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南阳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

南阳玉,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故南阳被称之为“千年玉都”。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这里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故被称之为“中华药都”。

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武侯祠。南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其中,宝天曼和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植被良好,风景如画;2001年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河南省重点旅游项目之一总投资4.5亿元,占地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9万平方米的莲花温泉水城将于今年十一完全建成开放,现已投入市场。

一个剧种的具体情况?(藏戏除外)

怀梆:

怀梆系河南较古老的地方剧种,俗称“老怀梆”“小梆(班)戏”“怀调”、外地人统称“怀庆梆子”,主要流行在怀庆府一带(今沁阳、博爱、济源、孟州、温县、武陟、修武、原阳、获加、焦作、新乡等地)。

目前,就怀梆的源流、众说不一:据老艺人王廷顺(1892—1983)介绍:“早在明朝末年崇祯上吊时,沁阳就有怀梆戏了”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纪念册上记载:“早在150年前,怀梆名老艺人李银成(1802—1895)就以旦角扬名怀府。”至今仍有俗谚流传:“脱裤档衣裳,要看银成《反西唐》,担蒜卖姜一定要看老怀梆”等。老戏迷李国安(故)回忆说:清乾隆年,怀庆府已有怀梆戏班的演出:那时叫耍戏班、行戏班,也有叫海神戏:“新中国成立前后怀庆府大约有50多个怀梆班社,其中有江湖班、龙虎班、同乐会、三庆班、义乐社、永盛班、火焰剧团、沁河剧团、李长顺戏班、李端章戏班等。

怀梆有300多年的历史,享有“盖八县”著名老艺人三十多个,主要有郭荆元、李银成、荆万全(金旦)、田来柱、苗发信、张树柱(麻柱)、葫芦、小兰、肉丸、红锥、李文芳、于广生、李法贵、赵登云(毛艺)等。过去怀梆没有女演员,旦角均由男演员扮演,1945年才出现第一个坤角肖月芳(故),1953年之后,第一批女演员相继登上怀梆剧坛。她们是王秀荣、丁秀芝、王凤兰、秦素芳(小宽)、赵玉清等。从此,结束了怀梆没有女演员的历史。

怀梆在唱、表艺术上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唱腔慷慨激昂,表演粗犷奔放,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擅演朝代蟒靠架子戏。上演的剧目多为双生、双旦、双花脸。

由于怀梆属板腔体,演唱时须用枣木梆击打节奏、唱词多为七字句,十字句兼长短句,上下对应,合辙压韵,结构基本规整。怀梆有300多本传统戏,曾演过近百部现代时装剧。其中代表剧有:《反西京》、《古槐案》、《张春醉酒》、《老少换》、《红珠女》、《赶秦三》、《辕门斩子》、《桃花庵》、《凤仪亭》、《老征东》、《五女拜寿》、《扬排风》、现代戏有:《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牛家湾》、《沙家浜》、《红灯记》演过七个“样板戏”。

1953年至1963年,新乡地区的14个市、县中,大约有500个业余怀梆剧团,遗憾的是经过“十年动乱”大部分被迫停止活动或改换门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不少农村业余剧团又重征起鼓登台演出,至今在焦作地区6市、县中,尚有50多个村办怀梆剧团在不停地排练活动。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末民初,该剧种发展势不可挡,曾有“五府”即指彰德府(安阳市)卫辉府(汲县市)、怀庆府(沁阳市)、大名府、顺德府(邢台)也有把广平府包括在内的,且流播到北至保定、石家庄、阳泉、长治市,西跨新安、渑池、垣曲县,东进封丘、长垣、延津县,南达许昌、禹州市的广大区域。至今石家庄的赞皇县、洛阳的新安县仍有怀梆演唱。

1956年,沁阳成立了专业剧团以来,先后参加国家和省、地、市戏曲会演、调演、大赛2 5届,获演出、导演、音乐、舞美、演员个人各类奖项40余人次。其中国级5个,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4人次。许多优秀剧目、唱段经常被中央和省、市电台电视台录制播放,并由国家和省级编辑出版《怀梆音乐集成》、《怀梆艺术》、《怀梆唱腔选》、《怀梆论坛集锦》等资料。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在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古槐案》一折获得了三项大奖,怀梆剧团同时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天下第一团”。

槐书:

南阳曲种。清光绪年间形成于新野县沙堰镇芦堰村。辛亥革命前夕已濒临消亡。1961年,新野县文化馆记录了汝新和所传《打蛮船》、《小姑贤》、《崔罗斗》、《叉衙门》等17个曲目的文字、曲谱,使该曲种得以流传至今。

槐书的基本曲调只有四个乐句。[垛子句]是叙事的主要载体。伴奏乐器原只有一个小锣和个一个堂鼓。60年代搬上舞台后,增加了八角鼓及丝竹乐器。并变单口、双口为多口演唱,唱腔音乐也得以较大丰富。曹献珍、田振荣、吕成敏等演唱的新曲目《夫妻俩》、《俏价姑娘》等较有影响。

锣鼓曲:

流行于淅川县。因用锣鼓伴奏得名。又称“地灯曲”。是用民歌连缀说唱故事的形式。曲调多是流行于当地的民间小调、山歌、田歌、号子。有[四六句]、[下河调]、[哭五更]等60多种。曲目多为劳动生活及爱情故事内容。如《小寡妇上坟》、《石榴烧火》、《打牙牌》、《吴三保游春》等。70年代,淅川县曲艺队将其搬上舞台演唱。锣鼓曲还流行于陕西的商南和湖北的陨阳等地。

鼓词:

又称“鼓儿哼”、“鼓儿词”、“犁铧大鼓”等。一人演唱,左手击两块钢板,右手击鼓,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旋律性不强,多似说似唱,以镇平县为集中地,主要分布在南阳、社旗、唐河、新野、方城等县。传入时间已不可考,据鼓词艺人统一的说法,是清道光年间山东省单县艺人张万年传来。1930年,南阳已传至21辈。20年代之前,是鼓词的兴盛时期。此后,由于河南坠子的传入冲击,逐渐趋于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演唱活动复苏。70年代,南阳市说唱团李国全等加入三弦伴奏,并改进唱腔称“南阳大鼓”

鼓词传统曲目内容丰富,长篇大书有《包公案》、《十字坡》等50多个。

蒲剧:

灵宝俗名叫乱弹。因山西蒲州是蒲剧的发源地,又名叫蒲州梆子。清朝末年流入灵宝。由于灵宝与蒲剧发源地仅一河(黄河)之隔,语言、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对于蒲剧中的唱腔、道白、音乐极易接受,又极为喜爱,因而蒲剧虽属外省剧种,但很快即在灵宝扎根、普及,发展为主要剧种。

宛梆:

宛梆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南阳的地方戏。她形成于明末,完臻于清代,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很早人们称它为“南阳调、老梆子、南阳梆子”,因南阳简称为宛,解放后,改名为“宛梆”。

宛梆曲调丰富,唱腔激昂,其声腔高亢豪放,男声用大本嗓,给人以粗犷、豪迈、奔放、明朗的感觉。特别是女声唱腔的高八度呕音花腔,娓婉清亮,配之主弦发出的“唧唧”声,犹如鸟鸣,是其声腔主要特色,堪称一绝。

附:剧团简介

内乡宛梆剧团成立于1051年。是目前国内仅存惟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0年被河南省人事厅、文化厅联合授予“河南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多年来,宛梆剧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爱护下,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树立精品意识,挖掘地方特色,强调团队精神。扎根乡村,服务农民,年演出500多场,位居全省第一。各类演出设备达到市级先进水准。曾荣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金牌奖”,“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等多项大奖,被誉为“县级剧团、省级水平”。中央电视台、人民画报社、河南电视台、广东电视台、香港卫视、南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全方位宣传剧团发展振兴之路。

三弦书:

三弦书 全称“三弦铰子书”,又称“铰子书”,早期称“板书”。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鼓)伴奏得名。南阳主要曲种之一。音乐大致分铰子腔、鼓子腔两大类。

据艺人口碑相传,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后,方城、南阳等地已有演唱活动。清嘉庆、道光年间,以社旗、方城、南阳为中心,流行于除西部山区之外的南阳辖区各地。清宋、民国初期,是三弦书的鼎盛时期,艺人足迹遍及河南全省及湖北、山西、陕西、安徽等地,乃至东北、内蒙部分地区。演唱风格分东路、中路、西路三个流派。

三弦书曲目众多,1963年,仅方城一县就收集曲、书目550个,文革中被毁。艺人经常演出的段子有《卖丫环》、《卖杂货》、《红灯记》、《玉环记》、《王女兴唐》、《昆山传》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河南坠子的流入冲击等原因,三弦书急速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迅速复兴,一批新老演员如裴长义、裴长寿、张玉秀、马香申、潘桂荣、孙国凤(后四位女演员)等,唱红了相当一批曲目。特别是女演员的出现,极大丰富和促进了三弦书艺术的发展,乐器也在原有三弦、铰子、鼓子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了古筝、琵琶、杨琴、二胡、大提琴等。

大弦戏:

大弦戏是流行在豫北、黄河两岸及山东西部地区的一个古老剧种。关于它的来历,有说因为它和元、明以来流行在中原一带的“弦索”有渊源关系,故名“弦戏”,也是说因为它的曲牌起奏以乐器三弦领头起板,所以称这为“弦戏”。大弦戏的唱腔为曲牌体,由传统和宫廷音乐组成,多是元明以来北方乐府和民间词调。唱腔换牌频繁,音节跳度大,吐口用真嗓,行腔用假嗓。奏文曲缠绵悱恻,柔和细腻;奏武曲,则如金戈相加,战马嘶风,激人奋进。

活跃于水泊梁山、黄河两岸的大弦戏,因受地域人文环境影响,上演的剧目大都是以朝纲忠奸斗争、军事征讨及反奸除霸为主,多取材于《三国》、《响马》、《水浒》、《西岐》、《明英烈》等古典著作。那些跨步如推山、起跃似颠浪、势如猛虎、粗犷泼辣的梅花拳、洪拳的功架表演,真刀真枪拼杀冲刺的打斗场面,让人感到痛快淋漓,逼真刺激。 剽悍刚烈的大弦戏在清乾隆年间演出亦十分活跃,开封、太康乃至漯河一带就有18个大弦戏班,分“礼”、“敬”、“旺”三门,后来“礼门”到了山东、“敬门”流行豫北,“旺门”走向山西南部。清光绪 末年山东大弦戏艺人党复修(须生)、高文忠(黑脸)等过黄河到濮阳县衙门大弦戏班演唱,在黄河两岸颇有声誉。民国年间,濮阳、滑县的大弦戏班社演出有配合抗日救国和人民革命的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和滑县大弦戏剧团加工整理了大量传统剧目,和现代戏,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1)五把彩——大弦戏《胡罗锅抢亲》中的特技。演员分别用抓钩、菜刀、剪刀、腰刀、铡刀、五样道具开打,五样道具各备一真一假,由双方演员分别佩用。比如用剪刀开打,一方用真剪子嚓嚓嚓比划着亮给观众看,被刺者则一拍一闪一转将假剪子扎向眼睛,并在脸上抹“血彩”。其他四样道具皆如此处理,只是带彩位置不同,开打时不管劈在对方哪个部位,受伤者均需用手抚摸伤处,让手中“血彩”流出,并配以大哭大叫以示其痛。此打斗场面紧张而为爆,恐怖而刺激。

(2)睡三孔桥——大弦戏特技,为英雄豪侠歇息动作。表演者需快而稳地侧卧与桌上或台上,整个身体靠右肘与右膝支撑,右手托头其肘着地,右膝着地其腿向上曲悬,左腿向下曲悬,中间形成三个空当,故名“三孔桥”。

(3)砸瓦——大弦戏传统剧目《孙二娘开店》中的特技。孙二娘与武松交手,被武松双手托举甩出丈余,孙二娘羞怒,顺手抓起叠起的四片瓦,一个猛扑,左手托住武松下巴,右手举起瓦砸其头,响声过后四瓦俱碎。动作逼真利落,令人咂舌。

(4)大弦戏的剧目多是以朝纲忠奸斗争,军事征讨及反奸除霸为主,如《薛刚反唐》等。

河南梆子腔系戏曲剧种:内乡宛梆

起源

宛梆(南阳梆子),是生长形成于河南省南阳市的古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期人们称它为“西调”、“南阳调”、“乱弹”、“老梆子”,建国后更名为“宛梆”。

它是明末清初由陕西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市,结合南阳民歌小调,乡音俚语,逐渐演变而成的一个戏曲剧种,它基本上保持着河南梆子的早期精华和原始音乐形态,其唱腔优美,风格独特,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仅存内乡县一个专业剧团,号称“天下第一团”。

兴盛

宛梆的兴盛时期是清道光年间至民国三十年前后,各县民间的春祈秋报,婚丧嫁娶,多唱宛梆,其流行程度极为普及。到处流传着“扛起锄头上南岗,嘴里哼着梆子腔”、“桃黍(高粱)地里喊乱弹”的民谣。

其班社更是星罗棋布,遍及南阳各县,影响较大的班社有南阳城关的白音堂班、十八里岗班、府门外班、高庙李庄班、石桥黄碧班、掘地坪班,社旗泥河班,邓县的磨户张班、构林班、林扒班、库粮房班、肖店班、蒋庄班、桑庄班、滩班,新野的孔楼班,内乡齐营齐大茂班、王店四张张风山班、西后街王福清班、曹冲班、螺蛳河班,镇平城关王少班、芦医庙班、石佛寺班,以及方城、南召、唐河、桐柏等地的班社数以百计之多,演出地域除宛属各县之外,东至沙河两岸的周口、项城,西至商洛、蓝田,北到卢氏、灵宝,南达襄樊、河口。

特别是内乡夏馆张珊的“公义”班,该班创办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名角荟萃,箱具齐全,先后培养了着名武丑王老四等诸多的艺术人才。“公义”班由赤眉齐俊显任戏主之后,请来着名演员王春生掌班及着名红脸翟道三、着名黑头杜林保相继加入该班,使“公义”班的名声大振,成为宛属各县梆子班无人匹敌的班社。

衰落

进入30年代后期,由于豫剧的流入和兴起,加之抗战及解放战争的动乱,多数宛梆班社停办,艺人相继离散,使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老剧种逐渐衰萎。至解放前夕,宛属各县的宛梆班社已经所剩无几,内乡县境内仅存以聂国政为班主的“公义”班,也濒临停演,部分艺人离散改业。

上一篇:夜袭机场(夜袭机场演员)
下一篇:长沙清吧(长沙清吧一条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