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词条

今天给各位分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是什么?

苏教版:五上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

习作1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习作3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16.黄山奇松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 村居

习作7

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

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下面是我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 篇1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材简析

《莫高窟》是一篇记叙文,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这是一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每个自然段都有相应的中心词或句子,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概括段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 篇3

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预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等词语。

3、概括段意,编写提纲。

4、完成“彩塑”部分的教学。上完整节课,我的感受就是三个字“慌”“缓”“换”。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我的语文课一般是放在课堂中预习。课堂上我给了15分钟让他们当堂预习,我不指导,他们平时怎么预习的就怎么预习。学生开始翻书动笔了,我在行间巡视着。有的同学在读书,有的同学在划生字词,有的同学在查字典,有的同学在翻相关资料……所有的预习都在四人小组中有序地进行着。虽然,这部分内容我花了宝贵的15分钟,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学生学得很投入,一点也没有流于形式。接下来,设计了一些检测的环节,有指名读,有选词填空,有根据成语的意思默写成语。因为前面预习十分充分,所以这些环节也很顺利。但是,在默写词语以及校对这个过程中安排得不够紧凑,所以,当这节课上到一半时,我就慌了,脸也红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完不成啦!在字词部分花地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的第2小节的内容是囫囵吞枣。

教学中,最美丽的是等待。等待是一种艺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你的耐心地倾听中圆满地完成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缓一缓”,放慢节奏,这样学生才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切不可行色匆匆,那样的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而不是学生的殿堂。虽然,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合理,但是我觉得前面的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很牢固了。欠缺地是文章的整体把握,学生的读书声少了,没有把书读透就“开讲”了。尤其是在“彩塑”这部分,我原本的设计是要让学生在熟读的程度上能够当堂背诵。因为第二课时,还有“壁画”“藏经洞”,这两部分内容也是要求背诵的。所以,第一课时一定要把“彩塑”这部分内容当堂会背诵,很遗憾的是我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想效果。

以生为本的理念也逐步被我接受,也渐渐地渗透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改换了我原本的教学思路,先生后师,先学后教。我正努力创设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尽管本节课有很多的不成熟,但是,一次不成熟会换来更多的日臻成熟。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苏教版的《五年级上册》中必背古诗有哪些?

苏教版的《五年级上册》中必背古诗有:《泊船瓜洲》、《长相思·山一程》、《秋思》、《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1、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3、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4、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上一篇:恒大申请破产(恒大主动申请破产)
下一篇:质量手册(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作业指导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